【地點:日本淨教寺瑞翔庵】
【主講:佐佐木惠精.瑞英老師】
【時間:2017年5月9日】
今天的講師是佐佐木老師,《法雷》的三月號、四月號,老師今天會跟我們做法話的開示。在關西地區,佐佐木老師是第一優秀的老師,他在京都女子大學擔任教授。老師的英語很好,在歐洲的緣份很廣,在那邊從事很多佈教和翻譯的工作,老師還在從事《法雷》編輯的工作。《法雷》484號五月份,編輯有四十年以上,原本和瑞默老師在做這個工作。
第一次跟大家見面,佐佐木老師的法名是瑞英。我們早上會講2017年的三月號,《法雷》雜誌的第一頁和《法雷》月曆,都會有一至兩句法語,由老師選出來的。
三月份是「大悲無倦常照我」,第二句是「生也好,死也好,佛也跟我們一起在旅途上」。開始的「大悲無倦常照我」作為中心,之後會從這裡開始出來。「大悲無倦常照我」,剛剛大家在做早課的時候,都有唸到的,在〈正信偈〉裡面,屬於源信和尚的部分,由他教出來的,親鸞聖人把它抽出來,放到〈正信偈〉裡面。
「極重惡人唯稱佛,我亦在彼攝取中;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。」
「大悲」的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很大的慈悲,「大悲」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拯救的力用。「大悲」的力用,就是「無倦」,「不會停止」的意思。「常照我」的「常」字,就是阿彌陀佛大慈悲的力用一直在照著我們。
源信和尚是比叡山天台宗的,他是阿闍梨,修念佛的。他寫了一本書《往生要集》,這是他的代表作品。我們的狀態就在六道輪迴當中,從我們的迷界,乃至到覺悟的世界,全部都有講述到。六道裡面的我們、迷界裡面的我們,我們要生到佛的淨土,唯一的方法是念佛,親鸞聖人就把他的著作裡面比較重要的話抽出來,放在〈正信偈〉裡面。在《往生要集》裡面有寫到:
「彼一一光明,遍照十方世界,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,我亦在彼攝取之中。煩惱障眼,雖不能見;大悲無倦,常照我身。」
從龍樹菩薩、天親菩薩一直到法然上人,把最重要的引用出來。《往生要集》反過來是從日本傳到中國,中國人也曾經學習《往生要集》,這個有被記錄下來。把它抽出來,就變成〈正信偈〉的兩行四句。
「極重惡人」就是講我們。我們會覺得我們不是惡人,如果從如來、釋迦牟尼佛來看我們,我們會看不到自己所做的事情。我們只會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,我們不能從法的角度來看我們。從覺悟的世界來看,我們就是「極惡」、「極重惡人」,就只能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父母跟小孩的關係,是媽媽教小孩叫「媽媽」。我們看到爸爸、媽媽的時候,我們會叫「爸爸、媽媽」,這是因為爸爸、媽媽的愛,我們接收到他們的愛。雖然佛跟人的層次完全不一樣,但
是從阿彌陀佛的大慈悲來講,也是一個方法,所以就跟我們講爸爸、媽媽的愛。因為我們不能理解這樣的程度,所以就變成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好像對小孩一樣,「媽媽」變成媽媽的力用,就好像愛這樣;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的力用,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
因為我們不能理解,所以就說我們只能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《無量壽經》和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有講到,對我們來說,念佛的時候,就有念佛的力用會出來。對我們這個極重惡人來講,就只有稱佛而已。「我亦在彼攝取中」,這個也就是在講阿彌陀佛的力用。「我亦在彼攝取中」的另外一方是阿彌陀佛,這是說阿彌陀佛的力用就是把我們緊緊地抱住,不會分開。
「煩惱障眼雖不見」,就講我們這個惡人的狀況,「煩惱」,我們一直在煩惱裡面,我們控制不了欲望。就是因為我們有煩惱,所以我們看不見阿彌陀佛的莊嚴。要看到阿彌陀,這件事情我們做不到。雖然這樣子,「大悲無倦常照我」,這是大慈悲。我們能夠到覺悟的世界,要把我們帶到成佛的世界,就是這個大慈悲。
「無倦常照我」,從來都沒有休息,而且是從來都不會對我們生氣,而且常常都照射我們,我們因為有煩惱,我們看不到而已,反而是常常把我們抱著。「極重惡人唯稱佛,我亦在彼攝取中;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。」
這是源信和尚的信心。這裡講到「信心正因」。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,叫我們完全依靠阿彌陀佛。在源信和尚的內心裡面就是講到「信心正因」,其實就是要講這個出來。
「光明遍照」在〈正信偈〉裡面沒有講到,如果回到《往生要集》,徹底來講就是有「光明遍照」。在《教行信證》的〈總序〉裡面有寫出來,「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惠日」,最重要的地方就寫在〈總序〉裡面,把《往生要集》的「光明遍照」引用出來。
「無礙光明」,就是我們不能接觸得到的。這個光明,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障礙到的,對我們來講就是指「無明」。我們對我們自己本身,根本就是不了解、不明白,所以叫「無明」。在日文裡面,說我們是「無知」,如果說你們「無知」,大家應該會很生氣吧,「我一直在學習,一直在念書,為什麼還會說我是無知呢」?但是這講的層次是不一樣的,在無明來講,我們就只知道我們知道的那個部分,所以說我們是無明和無知。
〈總序〉裡面的「無明闇」,阿彌陀佛的大光明是無有任何障礙的,能夠把我們的無明破除,所以就用「惠日」來作譬喻,好像太陽一樣,智慧的太陽。對我們來講,佛的智慧就好像太陽一樣,佛典也有講到「大日如來」,所以智慧的強大力用,就用太陽來作譬喻。這是講到「光明遍照」的意思,也就是「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惠日」的意思。但是它的力用,我們是看不到的。親鸞聖人一開始就把它寫出來,那就是「光明遍照」的意思。
我們一直都被照著,源信和尚已經講了出來,「攝取不捨」,「絕對不會把你捨棄的」,阿彌陀佛大慈悲的力用就是「攝取不捨」,所以〈總序〉裡面就寫,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障礙它。
接下來講到「信樂」。一般會認為是快樂的「樂」或是音樂的「樂」,但不是這個意思,而是有一種「慶幸」的意思,是我們想不到的事情,「阿彌陀佛的慈悲力用,在我們凡夫來講,根本是想不出來的。當我們發現的時候,就好像媽媽一樣的,「就這樣地」。就算是日本人看到這一段文,也看不懂的,要很多次、很多次地去看。
在我們來講,要理解是阿彌陀佛大慈悲的力用,在我們領受教法的時候,「原來是阿彌陀佛大慈悲的力用」。信心就是講的安心,在淨土真宗,這個安心跟一般所講的安心不一樣,「我的心真的被安下來了」,真正的信心,真實的信樂。
(問)……
(答)……往生淨土第一個最重要的事情,是「信心正因」。有人會講,到底是不是去念佛呢?但是到底要怎麼樣,不知道。就念佛得救來講,沒有信心是不可以的。只有信心,才真正是往生淨土的原因,所以才說信心正因,這是最重要的中心。…… (問)這裡講到「自在」,是不是我們得到信心以後,會變得自在?
(答)親鸞聖人把源信和尚的文引用出來,就是想把源信和尚講到「信心正因」的地方述說出來。因為大家看到「極重惡人唯稱佛」的時候,會把信心扣掉,變成兩回事。從善導、道綽到源信和尚,因為是引用《觀無量壽經》,所以一直是講稱佛、稱佛,大家會看到這個問題。 當中要強調的,其實是「信心正因」,表面上是講稱名念佛,因為《觀無量壽經》講的下品下生眾生,到最後是稱名念佛,這是沒錯的。但是這個《觀無量壽經》表面上講的話,就往生一事,就是講到「信心正因」。
(問)這是不是蓮如上人講的「信心是肝要」?(答)一般來講,會認為是唯稱佛、念佛,因為在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,在下品下生講要稱念佛號。一直到源信和尚、法然上人,都是用《觀無量壽經》來看,所以稱作「觀經法門」,其實在裡面也是有信心的稱佛。表面上是稱佛,但是看後面這兩句「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」,其實就是講到「信心」。如果能明白「煩惱障眼雖不見,大悲無倦常照我」,信心就會明確出來。信心跟念佛的關係是很微妙。…… (問)安心是建立在信心之上?
(答)在親鸞聖人的時候,沒有講過「安心」這個詞,到蓮如上人才講到「安心」,所以真正的信心來講就是安心。蓮如上人想要讓一般大眾比較容易理解,就把信心變成安心,才開始用「安心」這個詞。
這是《法雷》第484期四月份的卷頭言,裡面寫到三句:
「看著你,保護著你,等著你。」卷頭言是把瑞劍老師平常寫的字畫跟卷頭言找出來之後,併在一起。在這裡是:
「被看著,被等著,被保護著。」人們就說這是「瑞劍三箇條」。在日本,有很多「三箇條」,這是「瑞劍三箇條」,有人這樣講。第一個是「看著我」,是誰在看著我?當然就是阿彌陀佛。
第二個是「保護著我」,是誰在保護著我?阿彌陀佛。
第三個是「等著我」,是誰在等著我?也是阿彌陀佛一直在等著我們。「看著我,保護著我,等著我。」這就是阿彌陀佛很大的力用,從這句話來說,也就是本願力。本願力就是本願的力用。本願力有很多的講法,「若不生者之誓願」,這裡寫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,這是法藏菩薩在他的老師世自在王如來的面前,所發的大誓願、本願。把本願講出來的,就是《大無量壽經》,建立大誓願,有四十八個願。
法藏菩薩在他的老師世自在王如來的面前,為了任何一個眾生都能夠拯救,而發的願,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十八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,毀謗正法。」
這是說,如來用他的「至心、信樂、欲生我國」三心,任何一個眾生,乃至有十念的話,如果不能生到他的淨土,法藏菩薩就不成佛了。他全部都已經圓成,都已經成就了。這是《大經》所講出來的。阿彌陀佛所發的本願,他是要任何一個眾生都能夠被拉到會成佛的本願,《大經》講,阿彌陀佛發的本願已經被完成出來了。本願力的力用,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大安心。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大力用,用我們凡夫的想法,或是怎麼去猜量,是想不出來的。因為我們不
能夠想像得到,所以就說對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感恩。這裡最後跟我們寫,「本願力不可思議喲」,用不思議的讚揚,來讚揚不可思議。
卷頭言這裡有寫道,本願名號,要怎麼去相信呢?「我想要安心、安心、安心,我想要安心」,你怎麼想要安心,還是安心不來的。怎樣才能夠安心得下來?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煩惱。每個人都想要把信心取過來、取過來,想要自己沒有煩惱,然後拿到安心,這是很奇怪的事情。
中秋的月亮很大,而且是一直在照耀、輝耀著,但是一般人,「我要怎樣取得安心」,就好像我們在中秋拿著燈籠,這跟我們凡夫在煩惱當中想要取得安心一樣,根本是很荒謬的事情。月亮在上面,你還走到倉庫裡面,要去拿燈籠去找月亮一樣。
對本願力來講,就是這樣「就這樣地」來信受。回到前面,就是:
「看著你,保護著你,等待著你。」這裡就把本願力最大的力用講了出來,就是這三句。
有相對的心的,就是我們凡夫,用我們凡夫的智慧,遇絕對的本願力,去仰望的力量都不可以的。當我們知道我們連仰望都沒有份的時候,《正像末和讚》裡面講到:
「無明長夜之燈炬,智眼雖昏莫悲傷;生死大海之船筏,罪障雖重莫哀嘆。」
「無明長夜之燈炬」,任何時間都是這樣,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任何時候都在閃耀著,好像燈炬一樣,「燈」和「炬」都是在講阿彌陀佛的本願。在我們相對的世界裡面,我們可以看到星星、月亮、太陽,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,但是真正的東西我們看不到,再往上就什麼都看不到,所以叫作「無明長夜」。
「燈」是講「光明」,任何時間都是在發出光輝。「智眼」是「智慧之眼」,因為我們沒有智眼,我們只在黑暗裡面,但是我們也是不需要傷心的,因為阿彌陀佛的光輝一直在照著我們。
「生死大海之船筏」,海是譬喻,海中有一個船,阿彌陀佛的本願像船一樣。
在大海裡面,阿彌陀佛的本願,把我們救出來,坐在本願船上面的,就是我們了。
「罪障雖重莫哀嘆」,就算我們業障再重,也不需要悲傷,因為有阿彌陀佛的本願船。
這裡講兩個比喻,在「無明長夜」的我們,一直以來都有阿彌陀佛這個燈炬一直在閃,對我們閃著、閃著。第二個,在「生死大海」裡面,不管我們怎麼罪業深重,還是有阿彌陀佛的。我們沒有智慧眼,我們的罪業很重、很重也好,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力用,就好像大船一樣。
第二段說到「散亂放逸」,這是我們的心的狀態。在你知道的時候,你就會知道阿彌陀佛的本願船,然後跟你說:「根本不要擔心!」因為你知道有生死的大船筏在這裡,你就會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,你就會聽到「如來是真實的」的個聲音,徹底地聽到了。這個就是真實的力用,這個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這個是很難的。
在這個迷界裡面,一直、一直、一直都是在迷的凡夫,能夠到達覺悟的世界,這個就是如來的真實。能夠到覺悟的彼岸,就是因為有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力用。所以瑞劍老師這裡最後講的一句,就是本願力的不可思議。阿彌陀佛的慈悲的力用,就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力用。所以,本願力是真實的,本願力是真實的存在。
聽這段話的時候,不要用你的頭腦去記。
《法雷》四月份的卷頭言裡面,「大乘至極之教」。親鸞聖人寫的書信叫作《消息集》。「大乘」,就是大乘佛教。泰國、緬甸那邊的佛教被稱為小乘佛教,但是就算在日本,這也是不好的講法,在日本,不會叫他們是小乘佛教,而是會叫作上座部佛教。
淨土真宗屬於大乘佛教,在釋迦牟尼佛五百年之後,有大乘佛教。一直以來,根本佛教一直在流傳著,佛滅後五百年,有大乘思想,就是菩薩道,如果不度一切眾生,自己也不能成佛。「自己成佛,也要一切眾生成佛」這條路,屬於利他的修行,利他行。在小乘來講,首先要自己得道,最初是自利,但這並不是有另外一個佛教出來,因為佛教也是有在自利的立場上來講。
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有很多不同的道路出來,任何一條道路都可以到達。我們學的教法,也是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。所以現在就談到,自己在學的佛教,到底是屬於哪一個佛教的立場。
親鸞聖人學習佛教的地方,是在比叡山的天台宗,他學的是屬於法華一乘,還華嚴宗。那淨土真宗是怎樣的?在佛教裡面,能夠救眾生的宗派、修行,到底是怎麼樣的?因為有種種不同的想法,在親鸞聖人的弟子裡面,也有同樣的問題,所以就有親鸞聖人的消息(書信)。因為有很多弟子有這樣的問題,到底淨土真宗是屬於什麼樣的立場?是屬於小乘嗎?
現在你們看的那一張,是很長的書信,寫了很重要的事情。前一段是寫了大乘佛教的很多教法,最後是講到淨土教的問題:往生淨土,是只要念佛就可以,還是念佛以外,還要加其他的修行?這裡就討論到這個問題。它說到,淨土宗當中,有真的,也有假的,有真的路,也有假的路,這個在法然上人所寫的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裡面有講到。
真實的就有「選擇本願」,就是為了凡夫而被選擇出來的本願;假的話,就是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的定散二門。用冥想的,屬於定善,這對我們來講是不可能的。而對於「選擇本願」來講,就是淨土真宗,也就是淨土裡面的真實的。
親鸞聖人的信面裡有講到這個。最後,講到淨土真宗是「大乘的致極」。天台、華嚴等等,也是屬於大乘佛教,但是在大乘當中,淨土真宗屬於致極之教,很清楚地這樣講出來。對我們凡夫來講,天台是救不了我們的,華嚴也是救不了我們的,空的教義也是救不了我們的,這是屬於三論宗的。
屬於凡夫的,以凡夫為目標的,就只有淨土真宗,所以親鸞聖人說是「大乘佛教的致極」。能夠徹底救到凡夫的,就只有淨土真宗。像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要做冥想,要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對我們凡夫來講,根本是不可能的,最多只能做一點點而已。「淨土真宗才是大乘佛教的致極」,親鸞聖人講這句話是很了不起的。當然,你能夠用空來成佛,也是一件好事情。再回到卷頭言,本願的力用,大乘的致極,就是把生死凡夫這樣地救過來。這個「生死」的
意思,是出生又死掉、出生又死掉。「就這樣地救你」,就是本願力,就是不可思議的願力。我們凡夫有生死煩惱,只有本願能救我們。「就這樣地」,這要用十年的時間來了解。如果你是臨終有緣的大病人,對於本願力,你三分鐘就可以了解到,你就會「很厲害的本願力喔」。
你如果沒有用心,只是浮著、浮著來聽聞,根本就沒有辦法可以了解。用這樣的態度來聽聞,就算聽一輩子,也不會了解。很難得到的人身,你已經得到了;很難遇到的佛法,也已經被你遇到了,如果只是這樣,真的是太可惜了。在這一世,如果對自己的生死去用一番功夫,生死是一大事,自己的生死問題。
有這種想法的想,三分鐘就會知道。但是實際上來講,我們現在每一件事情都太方便,做什麼事情根本都不用辛苦,醫療技術愈來愈好,很多生活的事都變得很好,如果你是這樣快樂的話,你怎麼會有這樣的心跑出來呢?「我一定會死」,這種想法很難會跑得出來,所以會認真去面對自己的生死而用功夫的人,很少。
「本願力很大喔」,瑞劍老師的書裡面常常會講到這句話。有人生病,瑞劍老師會立刻跑去醫院,然後跟他說,「本願力很大喔」。(問)臨終的大病人,是不是透過認真聞法,自然就會有這個心境?
(答)這是很難、很難的。你想想你自己,你還有很多事情來牽掛,如果是這樣來聽聞的話…… 瑞劍老師到九十幾歲還是走來走去,跟人家講,「你這個不聽不可以的」。
(問)是先有法的深信,還是先有機的深信?
(答)機深信是對我們自己的立場來講,法深信是屬於真實世界,是對阿彌陀佛來講。如果我們看到自己罪惡深重,什麼都救不了了,這樣發現的時候,就叫作機的深信,發現到自己有會到地獄的想法。對於阿彌陀佛的力用,要救每一個眾生,阿彌陀佛的法、救度眾生的力用,會有甚深的信心。這不是我們用我們的努力就可以知道的,我們是愚蠢的人,是將要墮到地獄去的人,宿緣也沒有,這個宿緣是指「從迷界要到覺悟的世界的緣」,我們就是沒有這個緣份
的眾生,這就是機的深信。法的深信,就好像瑞劍老師講「本願力好大喔」。
一個是對自己的發現,一個是對法的發現,到底是法在先,還是機在先?不能這樣講,它是一個信心而已,就好像一張紙,它有正面,也有反面;如果有這一面,就一定有另一面。一個信心裡面,有兩個面,不是獨立出來的。如果發現到法,就會發現到機;如果發現自己是愚蠢的眾生,也會發現到法的那一面。所以講「機法一體」,機的深信也好,法的深信也好,它們是一個信心的兩個面,是同時的,不可能說一個先、一個後,時間上是同時的、一體的。
瑞劍老師也懂禪宗,也很深入,對大乘佛教,例如天台、華嚴的經典也很了解,如果別人問他禪,他就用禪來回答。瑞劍老師學了很多東西,跟桂利劍老師很有多的緣份。(問)「入我我入」,是佛跟我們凡夫感應道交,機法一體嗎?
(答)如果是真的來到那種世界,那是好事情,「入我我入」是一如,但是對我們凡夫來講,是根本做不到、進不去的。這是屬於真言宗的,屬於觀想的部分,真言宗有很深的冥想。這是屬於密教的內容,要三密加持,身口意三密與如來的三密合在一起。要跟如來的身體感應,要結手印;如果要如來的說話,就是要真言咒語;如果是如來的思想,以這個來做為中心的話,就講到入我我入。站在真言宗的立場,是「我」去做某些事情;但是就淨土真宗的「彼此三
業,不相捨離」來講,是如來那邊的三業,到我們的身口意這邊來,所以是有不同的。在真言宗,是講即身成佛,在這裡來講,三密加持是必要的,如果不進到一如的世界,根本不可能做到入我我入。要即身成佛,要用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這個境界。
這是屬於三密加持、觀想的部分,是我們去做的,這是屬於冥想的內容,如果大家成佛了,就可以說;但是在修學的系統裡面,是不一樣的事情。你到淨土的時候,你就會知道了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