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HK Horai

師教法語

問:既然佛智不思議,為什麼不可以讓聽到名號的人都臨終接引至西方?


師答:因為“因緣”不一樣。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引你,是你對阿彌陀佛的心不一樣,因緣不一樣。你的心沒有被佛感化,即使佛把你帶到淨土去,淨土也會變成娑婆啊!俗話講:“牛牽到北京去,還是牛”。


總序之文,有“轉惡成德正智”這句話。我們為什麼要聽聞佛法?就是要透過聽聞,被“轉惡成智”,把剛才這種幼稚的想法、凡夫的知見轉成“佛智”,所以才需要聽聞。佛法為什麼難?因為人用自己的知見去想佛法。



化土就在報土裡。哪裡不一樣呢?眾生的心不一樣。報土是阿彌陀佛在的地方,化土是見不到阿彌陀佛的地方。往生化土是心懷疑阿彌陀佛的佛智、不相信阿彌陀佛的人,可是他念佛又念得很虔誠,於是佛慈悲讓他到化土去。可是,他到化土是看不到阿彌陀佛的。為什麼?因為他不相信阿彌陀佛,所以就看不到。


信憑是誰在信憑呢?信憑不是我在信憑哦!而是“被信憑”。信憑是對阿彌陀佛的信任,原本是佛的攝取不捨。是阿彌陀佛來拜託我們,來讓阿彌陀佛救。我們是被阿彌陀佛拜託來讓阿彌陀佛救,這是“信憑”。



我們能得人身不是自己的力量,以為自己過去世有持五戒得人身,是厚臉皮的想法。我們之所以能得人身到此世界聽聞佛法,如淨土和讚中說“三途黑闇蒙光啟”,是靠彌陀的願力,我們才能從三惡道出來,得這個人身聽聞佛法,被彌陀救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。


這就是:“被阿彌陀佛的生命活著”。         


2017年7月22日



什么是净土呢?净土也是无我、无心的世界。无我无心的当下,也就是清净真实的世界。一般我们都说净土是极乐,“极乐”其实是“无乐”。很多人都以为到极乐净土是去享乐,那是人类欲望的想法。真正的极乐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。所以是“无乐”。很多人不明白这点,都把极乐世界想象成天国一样。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,极乐不是天国。


“无乐”的世界是大慈悲、大智慧的世界。极乐世界是智慧、慈悲的世界。把慈悲、智慧的世界想象成天国,就是邪见。




佛经描述极乐世界有百味饮食。由于我们人类是欲望的众生,我们都把这百味饮食当成是吃的东西。如果我们是想去极乐世界尝百味饮食,那么你在这娑婆世界就可以吃个够了。百味饮食是讲什么呢?是在讲清净真实。是讲清净真实的力量、活动、耀动,这个耀动就是慈悲、智慧的耀动。这种慈悲、智慧可以让我们人的心得到满足,可以温暖我们的人心。它有这样的力量,有这样的作用,能让我们有满足感,解除我们(心灵)的饥渴和贫困。所以这个慈悲、智慧就是最大的饮食,没有比这个对我们更好的了。


所以我们看到“饮食”,不要把它想到吃的方面去。会那样想,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很重。


2017年7月21日



曉得“感恩”、“托福”,是教育的力量、聽聞的力量。凡夫雖然沒有慚愧的心、感恩的心,但是因為透過聽聞、不斷地聽聞,當自己沒做到的時候,會知道“啊!自己沒有做到”。


親鸞聖人在和讚裡有講到:“雖歸依淨土真宗,但是真實的心沒有。是彌陀功德力的迴向,所以雖是凡夫之身,凡夫不能做到的,卻能做到”。




*愚禿悲歎述懷



淨土真宗雖歸依

真實之心實難有

虛假不實之吾身

清淨之心復更無

(No.331)


無慚無愧之此身

真實之心雖無有

彌陀回向御名故

功德遍滿盡十方

(No.334)




如果自己有“托福”的心跑出來時,不要以為那是自己的力量。也不要自己創造一個“感恩”的心,因為那是自己製造出來的。


當你不斷地聽聞,當那東西真的變成你身上的一部分時,你自然而然會流露出來,不要刻意想要變成那個樣子。


什麼事情都是“感恩”、“托福”、“謝謝”,還有“慚愧”。



或許有人以為是他自己有能力,所以他才在教書、在上班,是他有能耐才有這個家,這個家才能過這麼好的生活。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場來看,不是因為你了不起這個家才能過這樣的好生活,是因為有這個家,你才會那麼賣命地去過活。所以不是你來守護這個家,你是被這個家守護著哦!


我們人如果平常沒有這種“托福”的心,驕慢心就會跑出來。所以來聽聞佛法時,驕慢的習氣就會跑出來,最大的證明是:一聽佛法會有“這個我懂了”、“這個我聽過了”,一旦聽頭就知尾,那是驕慢的心。


真正懂的人不是停留在“懂的世界”。真正懂的人,他會生起“托福的心”、“感恩的心”出來,不論颳風也好、下雨也好,都是“托福”哦!


2017年7月20日



憶念彌陀佛本願


“本願”要如何憶念?即如來本願無虛言,故必如本願所言:眾生聞信,必得往生。


阿彌陀如來“就這樣地”救度我,此即是“本願力”。被本願力吸引住的才是信心。


忘己,心被本願力的偉大打動的,即是信心。


信心,乃“想要獲信”的心休止,本願力。


2017年7月19日



老師説学聖教不是先弄明白不明白的地方,而是問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。


被一処感動,就没有白讀了。


聞法先従譲自己“感動内心”的地方入門,那才会変成自己的肉血。


2017年7月18日



凡夫的因果是我執的因果,我執的因果是執著的因果。佛的因果是無我的因果,所以佛不會被因果所束縛。


瑞默老師:我們人會生氣,都是依凡夫的因果在生氣的。佛的因果是無我的,所以佛是不生氣的。因為無嗔,就不會處罰眾生;因為無心地看待一切眾生,從無心的世界流露出來,有的只是慈悲和智慧;所以佛陀對眾生有的只是慈母心、憐憫心。


2017年7月16日



法藏菩薩是在「一子地」發本願的。如果問:「本願是什麼?」


答:「是無法置眾生於不顧。」

講「一子地」,是慈悲,「不論哪一個眾生,都是我可愛的孩子,無法坐視孩子往地獄!無論如何,也無法置之不顧!」


「原來如來是用這樣的御心發願修行的」,如果知道是這樣的心情,即使信心、名號是什麼也不知道,也能往生極樂。如果不知道這樣的心情,就算是能讀一切經的學者,也是非去地獄不可。


聽聞說教,「活的聽聞」和「死的聽聞」的分水嶺,就在這裡。




附註:【極愛一子地】


略云一子地。謂菩薩證化他之果,極憐愍眾生之位也。


涅槃經十六梵行品所謂:「菩薩摩訶薩,修慈悲喜已,得住極愛一子地。善男子!云何是地名曰極愛,復名一子?善男子!譬如父母見子安隱,心大歡喜,菩薩摩訶薩,住是地中亦復如是。視諸眾生同一子,見修善,生大歡喜。是故此地名曰極愛。




善男子!譬如父母見子遇患,心生苦惱,愍之愁毒,初不捨離,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。見諸眾生為煩惱病纏切,心生愁惱,憂念如子,身諸毛孔,血皆流出,是故此地名為一子。」是也。


然其地位有異說。僧宗以為七地,淨影以為初地,灌頂以為初地果。

涅槃經疏十七曰:「舊云是性地,二云八地已上,三云是初地。今明不然,先明聖行,即是自行,已云初地。此明梵行,即是化他,先自行已入初地。化他何但是性地?何至超八地已上?斯皆若過若不及,正是初地證化他之果。」即其意也。【佛學大辭典(丁福保 編)】


2017年7月13日



什麼是功德?佛法的一切就是功德。佛力是功德,本願力是功德,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功德。懂得功德,佛法就畢業了。


晚上時是電燈的功德,我們才可以看到佛法的講義。“托福”就是講功德,知道“托福”者就知道功德。


功德為什麼很難?因為它不是理論,是實際的問題。我們可以看得到字是燈光的功德,我們凡夫被救是阿彌陀佛的功德,是托阿彌陀佛的福我們才能被救。




功德真的很難懂,佛經文字的功德,透過耳朵的聽聞進入我們的心坎裡。當我們的心感受到佛經文字的功德時,“謝謝的心”就會跑出來,這也是“念佛”就跑出來了。


所以佛法是透過耳聞、眼聞、心聞,然後才是身聞,這才是真正聽到了。


身聞佛法才是起點而已。 


2017年7月12日




問:怎麼領解“信心決定”?


師:知道“我的慈親是阿彌陀佛”,這個就叫做“信心決定”。

佛法的究竟處,只是佛的慈悲心。這就是淨土真宗的統一眼。

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名號實相法

首先講到「名號實相法」的人師是曇鸞大師。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講「一生造惡值弘誓」的道綽禪師,引用《觀經》「下下品」之文,說「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,因而得救。」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?因為聞的是「名號實相法」。「實相」有功德,此成為名號的功德。...

煩惱菩提體無二

则盈: 師兄早上好!請教師兄,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中的“体”該如何理解? 還有,“淨土證悟的真理,在尚是凡夫身上說明之,實是不可能”這句該做何解?感恩師兄 蒙光: 南無阿彌陀佛 “煩惱菩提體無二”,“體”作爲術語,在佛法中有多重所指,在此處指其自身、本性。體無二,即一體不二,...

三帖和讚:唱讚與文義簡說(一)

讚,即讚歎頌揚之義,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“讚”。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。佛典中,以偈頌讚歎佛德者居多。日本佛教傳統中,將日語(和語)書成,以“和音”唱頌佛、菩薩、祖師或教法等之讚歌稱“和讚”。其形式多以七五調,四句一章為基本,由數章至數十章連續唱頌。...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